English

近代书评的标本

1998-04-27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中国近代出版事业已历百年,据不完全的统计,出版的图书大约有170万种左右,其中发过多少篇书评,迄无统计。找旧书难,找书评资料更难。有鉴于此,伍杰、徐柏容、吴道弘三位资深出版家主编的《中国书评精选评析》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。这本书有几个显著特点,使读者能从多方面获得教益:

其一是视野广阔,选材精当。本书选入的书评文章上自“五四”时期,下迄1995年,内容涵盖文、史、哲及美学、科技诸多门类,从数以万计的书评中选入77位作者的名篇130篇,约54万字,其选材之精、之严,可谓“百里挑一”。本书编者定了几条不成文的原则:所评的书要有相当的影响,书评文章在当时有代表性,且是写得比较好的。因此这本书可称为近代书评的标本。翻开这本书,犹如跟随先哲和当代学者行进在山阴道上,激励着人们不断去追求真理和科学;又如一块块路标,有些先哲虽已远行,但指点的门径依稀可辨。

其二是资料难得,集腋成裘。除非是专业学者和专业单位,作为一般读者很难见到80多年来的书评,而这本书却搜集了有代表性的书评。从这些书评中不但可以了解大师、学者们如何观察和评述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文化现象,而且可以作为研究我国近代书评史的基础,这也正是本书的重要价值所在。

其三是新加评析,有独创性。常见的书评大致上有荐介、赏析、评述、书话种种,而“书评外的书评”则属罕见。本书在每篇书评之后,加上编者对书评本身的评析,指陈其风格、特色、才情,三五百字信手拈来,简洁、生动,可谓点睛之笔。文章出之于三位资深出版家,尤见功力。

对这本书如有所苛求的话,是没有收入法律、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书评文章,难免有遗珠之憾。此外,由于收入本书的书评时间跨度大,作者的政治态度不一,因此文章中反映的社会历史、学术观点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印记,这是读者阅读中需要注意的。

行文至此,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《且介亭杂文》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:“……凡是写下来的,全在这里面。当然不敢说是史诗,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,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,一朝打开,便见光辉灿烂。我只在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,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,几个瓦碟,但也希望,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。”我想这本书评精选也是这样一个“地摊”,凡是有心的读者定会找到有用的东西。

(《中国书评精选评析》,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